想,宁卫东是有备而来。
那么宁卫东这趟是干什么来了?
谢廖沙的思维愈发清晰起来。
关于可乐,只是一个意外切入的话题,宁卫东不可能是为了这个来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
想到这里,谢廖沙看向宁卫东的眼光浮现出几分玩味,沉声道:“这边自然是由我来想办法,不过……”
宁卫东一笑,从谢廖沙的表情也看出对方产生怀疑了。
当初在京城第一次见面,宁卫东就没拿谢廖沙当傻子,此时索性也到了开诚布公的时候。
宁卫东道:“你是想问,我这次来的真正目的?”
谢廖沙点头:“我们是朋友,对朋友就应该更坦率。”
“当然,我们华国人最爱交朋友。”宁卫东笑呵呵的,再次拿起汽水喝了一口倒:“不瞒你说,我这次来的目的其实很简单,还记得我上次送给你的伏特加吗?”
谢廖沙心头一动,哪还想不明白:“你想把那种伏特加也卖过来?”
宁卫东点点头:“是的,我听说你们国内对酒的控制比较严格,市面上的酒一直供不应求,而且价格虚高……”
谢廖沙耸了耸肩,现实就是如此。
酿酒需要大量粮食,苏联的粮食生产一直存在问题,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更重要的还是莫思科希望抑制社会上普遍酗酒的问题。
这并不是没事找事,没人逼他们自己更清楚速联人多爱喝酒。
甚至不少工人,一早上起来先来一顿早酒。
在华国不少地方也有喝早酒的习惯,但那大多是上夜班的,或者是无事闲人,早上喝点酒,前者喝了,回家睡觉,后者也无所事事。
可苏联这边,却是喝完了去上班,能把工作干好了才怪。
这还不是个例,有发展成普遍现象的趋势。
让莫思科不得不想办法遏制,可惜效果一直不好。
仿佛酒精已经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中,必须要喝,不喝不行。
这令上面相当头疼,又怕手段过激出现严重后果,只能在生产和销售环节想办法遏制。
上次宁卫东送给他的两瓶伏特加,谢廖沙回来之后也打开尝了。
实话实讲,只能说一般,甚至用伏特加的标准,是一款不是很好的酒。
太过辛辣,入口有些太刺激了,再就是不够纯净。
虽然经过活性炭过滤,去除了白酒原本的口味,却不能祛除个彻底。
可话说回来,如果是中低端市场,这些都算不上毛病。
这些瑕疵,相比对酒精的需求,根本不是问题。
谢廖沙眼睛微眯,活动活动肩膀,顺势下到水池里:“伏特加,也像可乐那样?”
宁卫东跟着坐下去,往身上撩了几下水道:“差不多吧~不过酒厂是现成。”
宁卫东没有吐露实情,实际上酒厂走到哪一步,他现在也不知道。
谢廖沙沉默片刻。
相比可乐,伏特加更让他感兴趣。
从本质上来说,可乐属于改善消费,没有可乐其他汽水也能喝。
伏特加就是刚需,喝不到就心难受。
而且不受季节影响,可乐再怎么到冬天肯定喝不了那么多了,伏特加完全不需要考虑。
另外就是价格和消费能力。
可乐的消费主题是小孩和年轻人,他们买东西需要跟家里要钱。
买伏特加的却是成年人,大概率是家里挣钱的男性,消费能力更强。
一瓶伏特加,哪怕是比较廉价的,也得两三卢布,价格更高,利润更大。
刚才他盘算,可乐一个月都有三十万卢布的利润,要是换成伏特加,难道还不翻倍?
想到这里谢廖沙问道:“你有多大产量?”
宁卫东傲然一笑:“你要多少我就有多少。”
谢廖沙一噎,这话可够狂的,不过对他来说却是个好消息。
谢廖沙想了想又问道:“价格呢?”
宁卫东道:“这要看你的意思,我有两个想法:第一,我核算一个成本,以这个成本价拿货,你这边赚多少,咱哥俩评分;第二,我在这边看看市面上什么价格,再结合我的成本,咱俩商量一个价,以这个价格给你,你再怎么卖,就是你的事。”
谢廖沙点了点头,并没有立即做出答复。
这件事不是他能做主的,必须回头跟他父亲商量。
而且这件事后续需要打通的关系有很多,比如边防的,铁路的,不管可乐,还是伏特加,都需要非常庞大的运输量。还有远东地区上上下下的,都要照顾到,不能漏掉了。
谢廖沙很小的时候,他爸就教他分蛋糕。
一帮小孩子,要想在里边说了算,必须掌握额外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巧克力,可以是汽水,也可以是别人没有的玩具。
掌握资源之后,就要学会分配。
给谁不给谁,给多少,留多少,用什么名目给,这里边都是学问。
更让谢廖沙暗暗兴奋的是,一旦他掌握了这个资源,不管是他个人,还是他的家族,都将在远东的权力体系中获得更大话语权。
再看向宁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