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世蕃教子,少保宗师!
皇城之外。
悬着昌平侯府旗号的马车,悠悠前行,渐渐离开承天门左右的朝廷各部司官署衙门范围,融入到热闹的京师街面上。
虽然如今乡野之间和地方城池,基本都是土路,便是北京城各坊内部也多是土路,但大街上却都是青石铺路。
车辙碾压在路面上,发出整齐的声响。
车厢里。
已经由六部尚书转为国子监祭酒的严世蕃,依旧在不时轻轻的翻动着手中的春秋,书页发出悦耳精心的声音。
严绍庭正襟危坐,身体随着马车的节奏晃动着。
不多时。
严世蕃轻轻的合上书页,又将其放在一旁的桌板上,笑着脸神色轻松的看向自己的长子。
“还在想着今日为父辞去刑部尚书的事?”
严绍庭点点头又摇摇头,他有些犹豫,却还是开口道:“父亲所做,儿子如今也自然是明白了的。”
也不知是因为严绍庭明白了自己的谋算。
还是因为那一声父亲,一句儿子。
严世蕃的脸上露出更为轻柔的笑容。
严绍庭也继续说:“如今严家在朝中权势愈发强盛惹眼,即便是祖父辞去内阁首辅一职,这等局面也未曾改变,甚至因为先帝加封祖父为当朝太师,而变得更为严重。也正因此,严家现在虽然已经是新党一系旗杆,却更要藏锋,更要低调,更要小心谨慎。”
严世蕃满面笑容的点着头:“你说的都没错,如今新君即位,高拱掌朝,无论是严家,还是我家为首的新党都不宜轻举妄动,更不能整日被所有人盯着。”
严绍庭却微微皱眉:“但是……这与父亲辞去刑部尚书一职,并无关系。”
虽然不愿意承认。
但严绍庭很清楚,这个礼法为先的时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是自己可以改变的。
而目前来看,严世蕃也确实改变很多。
该承认的关系,自己也不可能断绝。
严世蕃似乎也愈发享受如今得到的称呼。
他笑着说:“你啊,到底还是年轻。”
严绍庭立马露出疑惑。
严世蕃笑吟吟的点了他一下:“你是觉得为父如今身居高位,兢兢业业,将刑部和天下刑名治理的井井有条,就不会有人盯着我了?不!他们还会记着,为父当年在朝中所不得不做的种种恶行。”
这话能从严世蕃的嘴里说出来,可是让严绍庭大为震惊。
严世蕃却如同看一懵懂孩童一样看着严绍庭,笑着哼哼了两声:“人心里的成见是根深蒂固的。且不论当初为父为何有诸多恶行,或是因先帝授意,或是因先帝而迫不得已,或是为了保全严家,或是为了一己私欲。但说到底,事情做了就是做了。”
随着严世蕃说的越多,严绍庭脸上的惊讶便越来越浓郁。
严世蕃却恍若无事人一样,继续说:“只要我在位一日,他们就会记得为父以前做的事情,就会觉得我严家是满门奸佞。唯有我主动让出位子,即便他们还是不信,但也绝不敢再将那些话说出口。如此一来,你就能坐实了礼部尚书的位子,将来假以时日就能以礼部入阁。”
严绍庭彻底被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的严世蕃给惊到了。
他不得不心悦诚服的低头道:“父亲良苦用心,以退为进,更改门风名声,可谓足智多谋。”
面对儿子罕见的夸赞和奉承,严世蕃却是哼哼着撇了撇嘴。
“你啊,少和老子说这些屁话!”
如此粗俗之语一出口,严绍庭顿时笑了起来。
这才是大明朝那唯一的小阁老啊,一点都没变!
严世蕃骂完后又说:“为了堵住那些人的嘴,这是其一。但更要紧的是,如今咱们严家也到了蛰伏于朝,藏锋于野的时候了。往后几年,好生在书院做学问,好生的提携你那些门生才是最要紧的事情。你也别不乐意,别觉得真的是什么都不能做,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和张居正、海瑞他们那边勾当。”
见严世蕃又是说教又是笑骂,严绍庭只能是笑面迎人。
看着眼前的严世蕃,虽然还是开口老子,闭口勾当。
可他也终于是智商重新占据大脑了。
可喜可贺!
严世蕃则是眯起双眼:“你现在是礼部尚书,这份殊荣,就是老子看了都羡艳,所以你要越发低调,别没事找事,只管做好礼部的差事就好。余下的,那个海瑞会帮你做的,有什么看不顺眼的人,看不顺眼的事,让他去做。有先帝当初的叮嘱,咱们如今这位皇帝陛下不会对他怎么样。便是真的惹了众怒,咱们到时候再出手相救,不光能保住他海瑞,还能得一个好名声。至于张居正……”
严绍庭很肯定严世蕃对海瑞的评价和分析。
如今的海瑞,可以说真的就是有一个不死金身。
只要他不是犯了谋逆等大罪,他就不可能出事。
但听到严世蕃在说到张居正就立马露出犹豫。
严绍庭立马询问道:“父亲对张居正有何顾虑?”
严世蕃摇了摇头,然后又皱起眉头,愈发犹豫不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