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筱小说>其他类型>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572章 严世蕃辞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2章 严世蕃辞官(1 / 3)

第572章 严世蕃辞官

殿内出现了怪异的一幕。

所有人都目光奇异而好奇的注视着严绍庭。

虽然今天这场文华殿辩论,实际上并不能算作是儒家辩经,但严绍庭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突然的展现出他的博学众长,所说的言论中不光是有儒家的圣贤教化,还涉及兵家、墨家、法家等等。

这一点。

才是让所有人都意外的点。

不论怎么说。

经过今天这一遭,严绍庭往后一个博学之名是肯定少不了的了。

毕竟这个时代,能读通儒家的圣贤文章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遑论是诸子百家。

同时也因为这个原因,让高拱、李春芳等人心头凝重无比。

一个能当差做事的权臣,他们不怕。

可一个备受皇帝重新的权臣,还能精通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这就让人不能接受了。

而处于所有人注视下的严绍庭,却依旧是从容不迫,面不改色。

当年自己要在昌平建书院,要在书院山下建藏书楼。

可不光光是为了好看,也不光光是为了名声。

藏书楼里那海量的书,不说全都读过,但自己至少是知道有这些藏书存在的。

连书都读不好,还想做旁的事情?

迎着众人那惊讶的目光,在皇帝含笑跃跃欲试的注视下。

严绍庭面上微微含笑,躬身作揖:“皇上,臣非独一家之言,也非尚文独武。依臣之见,国家拟人,人有四肢,而文武之道,便如人之双脚,缺一不可,便如人之双臂,断一则残。”

向皇帝进言完毕之后。

严绍庭又转身看向高拱,他的礼节做的很到位,就是一个下官,一个晚辈。

他面带笑容:“元辅执掌中枢,位列内阁首辅,自然是以国家为重,凡事思虑再三。下官今日所言,亦非有攻讦抨击元辅之意。思来,元辅亦是深谙,于国家而言,唯富民强国,而却手中兵戈,非长久之计。河套、阴山新边,便如我汉家新垦田地,须得有那惊鸟之草人,须得有那阻兽之篱笆。下官更非要促国家穷兵黩武,五军都督府及各部议论,新边之计亦非轻咳眨眼而成,须得要三五载时光。国家有此般底气耗费钱粮,也值得费这笔钱粮!”

高拱目光闪烁不明。

其实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如同严绍庭所说的一样。

他高拱高肃卿,又岂能不知一个国家真正强大,必须要拥有更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保障。

而在此刻。

他的心中也是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高拱并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

但他却知道,自己今天确实因为皇帝的态度变化,而在言行上变得有些应激了。

低头是不可能的。

不过高拱还是选择举臂拱手,朝着皇帝颔首作揖:“老臣唯恐国家新征新路出错,所言偏颇,还望陛下见谅,若国家当真不作穷兵黩武之事,只以兵戈庇护边民,老臣自当鞠躬尽瘁,使新边固若金汤,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他的态度。

是他高拱,也是大明内阁首辅的态度。

既复故地,则绝不教胡马度阴山!

听闻此言之后,朱载坖顿时满脸笑容。

他是真的怕自己这位王府潜邸的老师,如今的内阁首辅会在自己御极之初,就因为政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冲突,以至于离心离德。

自己还需要这位首辅替自己将嘉隆新政推行到地方上的州府县。

环顾在场众人。

朱载坖心中很清楚,能将嘉隆新政的细则推行到地方上,唯有高拱一人可行。

其他人……

或没有这个本事,或现在不宜走上台面主持大局。

顿时朱载坖轻笑着摇头摆手道:“元辅忧心国事,朕又怎会怪罪。俗话说,道理越辩越明,先帝在位之时,诸卿在朝中亦是多有争论,可结果如何?先帝有诸卿扈从,遂开新政,以求中兴。”

在看到皇帝对自己的态度,还是处于平和态度,高拱心中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当即转头看向在场的三位国公,以及镇远侯顾寰等勋贵、五军都督府的人。

“五军都督府既然已经与各部有过商议,而户部、兵部、工部历来勤勉,想来新边如何建设之事,也应当有所定论。老夫既为内阁首辅,自当是要亲自审阅,与内阁同僚查缺补遗,今我朝兴新政,我等身为人臣,自当同心戮力,共襄盛举,据阴山而北望,待来日马踏漠北,饮马瀚海,成不世功勋,作盛世能臣!”

随着高拱抛出定论。

在场众人纷纷拱手作揖。

“愿为首辅驱使,使大明万世永存!”

这就是如今内阁首辅的地位和权威。

即便是有皇帝在,他们这些文武大臣依旧需要首辅点头,才能去做一件事情。

而有了首辅的支持和肯定,所要做的事情也自然会容易很多。

眼瞅着这些人在自己面前一团和气,朱载坖心中喜悦。

然而就在此时。

今日除了反驳高拱之外,便没再说话的严世蕃,忽然再次走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