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筱小说>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三百十章 植物源农药的崛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十章 植物源农药的崛起(3 / 5)

研发形成的护城河……

说不定,过几年全王的利润就将达到50亿元!

甚至员工的积极性被激发,再进一步也未尝没有可能!

“老板慷慨,从今天起实验室就是我家了!”

“大气!”

“我要和公司一起成长!”

“跑市场,跑市场,一天不上班,我心里就直发慌!”

“哈哈哈,德农的那帮孙子羡慕得眼睛都发紫了,说老板这就是在给员工送钱!”

员工认购的热情超乎了郭阳的想象,短短一个多星期,80%以上有认购资格的人就签好了协议。

有不少人还主动选择了掏钱认购入股。

郭阳感慨道“员工的信心很足啊,士气可用!”

“但即便是老板送钱,还是有人不愿意入股。”余秦摇了摇头,说“这些人受外界影响太严重。”

“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少一些百万千万富翁而已。”郭阳无所谓的笑道。

股权激励改革是嘉禾迈向跨国集团必须走的路,未来很美好,但需要人去为之付出。

不只是全王,天禾、苜禾、丰凯、河西等公司也陆续在进行这一步。

只是最近农化行业的风波更甚,于是郭阳便亲自呆在全王坐镇,对认购的中高层和核心员工进行了勉励。

只要愿意参与认购的,全都对全王充满了信心,状态也像打了鸡血一般亢奋。

然而,还是小那么一小撮人不认同全王,即使是期股,也放弃了认购,其中还有一些人是余秦十分看好的。

这些人基本都受到了最近超级并购事件的影响。才过去一个月时间,杜邦和陶氏合并的进程很快,而先正达董事会也正式向外界传递了出售股权的意愿。

孟山都是最有希望的并购方。

国内时刻有人在刻意传递压力,让人感觉有一座大山压在身上。

“国内农化行业完了。”

“长期合同工被套牢了,只有生产原药的命。”

“一旦巨头们合并,核心技术、资金、人才全被其掌握了,代工企业拿什么翻身?”

各种悲观的言论充斥着网络、电视、商界等各个领域。

在这时,却猛然间传出了化工集团有意竞购先正达!

化工集团的老总任建新公开表示,“国内的农业生产技术太落后,先正达的核心技术正是国内所需要的,化工集团将不惜一切代价,克服重重阻碍竞购先正达!”

一时之间,关于华夏化工集团有意收购先正达的消息传得满天飞。

在社会上引起了众多反馈。

惠农网上有博主做了专门解读,蔚来微博上有关讨论铺天盖地。

有人反对。

有人赞成。

任建新一派频繁出现在公众视线当中,做着各种各样的解读。

国内农业如何的落后,农民如何的苦,国内农药产业有多低端,先正达有多重要……

在任建新不遗余力的呼喊下,一些不知情的人真以为有那么好,还主动给任建新戴高帽子,说他是“为国收购”。

然而,化工集团资产先天不足是硬伤,必须拉上中化。

中化的董事长刘德树鲜有露面,但知情人透露其对收购先正达没有兴趣,并表示对国内农企有足够的信心。

任建新一系虽然没有直接攻击刘德树,但冷嘲热讽是少不了的。

“农药企业1%的研发投入,是哪里来的信心?”

“国内蔬菜的种子半壁江山依然在外资手里,而先正达拥有蔬菜品种2500多个,每年新增蔬菜品种150~200个,信心可真足啊!”

“前一百强农药企业加起来,比不过先正达一个业务版块,有信心是好事,但自大可就有问题了。”

反对者也不是吃素的,围绕着资金困难、转基因安全、体制融合等等问题进行扯皮。

让吃瓜群众看得过瘾。

但这种态势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有关从业人员的信心。

尤其是研发型企业。

比如全王。

所以,在郭阳撒钱的关头,依然有部分有认购资格的人放弃了认购,甚至有人因此提出了离职。

郭阳也没惯着这些人。

送钱还怕送不出去,多出来的份额他也没留下,全部让下面人认购了。

六月末时,全王就完成了股权激励改革。

顿时,整个队伍就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

正是初夏时节,玉米、、水稻、油葵、果蔬等等农作物都在生长旺季,也正是农药销售高峰期。

全王的市场人员如疯了一般四处攻城略地。

德农农资的工作人员如见鬼了一般陪着这群疯子四处出击。

全王的生物农药在种植原料、加工产能规模提升后,成本也降了下来,主动降价。

一给德农等中间渠道商留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二也向终端的农民让利。

至此,全王系农药制剂的竞争力再度大幅提升,在农田里频频拿下订单。

火热的销售情况很快形成了正反馈,员工的干劲更充足了。

虽然很多人是期股,但仍然像背负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