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康义、康谦,拜见殿下。”
幽王此行,并未调遣全部兵力,只带了自己手下那五千人马,以及驻北军的一万大军,余下两万精锐兵力被他留在西境,继续震慑西凉。
康州兵力万余,乍一看没比幽王带来的人手少上多少。
可这两者又岂能同日而语?
幽王手下的兵,那是战场上刀山火海历练过来的,一个能定旁的三个。更何况,有了北蛮和西凉的功绩,幽王已是民心所归。
哪怕朝廷反对,孝明帝反对,只怕也无济于事!
康家为太后所用,可说到底,那也是利益间的牵扯。
眼瞅太后已然没有半分翻身的可能,康家家主果断带领族人,前来向幽王投诚。
“殿下,康家家主在外面等了两个时辰。”
“您可要见他们?”
冯平入内向齐诩询问。
“不了。”齐诩声音淡淡。
“那属下去打发他们走。”冯平说着就要往外面走。
齐诩忽地开口,“等等。”
“当年宫内之事,也与康家脱不了关系。若无他们相帮,凭借太后一人无法成事。”
“既然康义自己送上门来,那便也不必回了。且将康家人尽数收押,待日后归京一同押入京中,再从定罪。”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康家做下的恶事绝不仅一两件,他也不欲因为康家降服于他,轻轻放过。
倘若他放了康家,非但对不起这些年死在北蛮手中的大雍战士,对不起受南星公子所害的边关女子,亦对不起已故的皇祖父!
康家,必须严惩。
…
康家人甚至连反抗都来不及,就被尽数控制。绵延数百年的世家,败落,也不过就在朝夕之间。
康家人被抓,康州的一些重要位置,暂且由韩州的人顶了上去,等待一切尘埃落定,再正式委任官员。
有了康家前车之鉴,符家言行谨慎,一切行动皆配合无比,生怕步了康家的后尘。
在三州官员、百姓的合力努力之下,新粮种推行,变得异常顺利。
此时,幽王大军已经驻扎于韩州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接连经过两场大战,大军亦需要时间休养。
然而消息传回京中,却让不少人惶惶不安。
…
数日以前,幽王打了胜仗的消息,犹如一道惊雷,劈开了沉寂多时的京城。
太后在莲嬷嬷的搀扶下坐起身,然而身子还在不停的晃动。
手中茶盏亦轻轻颤抖,几滴茶水溅落出来,打湿她的袖口,她却惶然未觉,低声喃喃“胜了……他竟然又胜了……”
前后尚不到半年时间。
从入冬,到开春。
幽王竟然这么快就拿下了让大雍头痛不已多年的北蛮与西凉。
至此,大雍再无外患!
这样的功绩,让她不禁想起当初那人。
曾几何时,她还待嫁闺中。康家彼时受到皇室猜忌,欲意投诚,消除疑心,愿将两位嫡女嫁与皇家。
她是其中之一,不过容貌才学,皆比不得长姐,是以长姐嫁给当年最受皇上看重的皇长子,而她则嫁给了彼时还未显露出锋芒的四皇子。
四皇子生母出身平平,没有舅家帮扶,那时还未被予以重任,没有人知道他后来是如何惊才绝艳,那时大家只当他是个无缘大位,没有任何价值的闲散皇子。
嫁给他,她是不甘心的,甚至大婚当夜还与他发了好一通脾气,不愿与他同房。
他却没有真的恼她。
大婚之后,他开始入六部历练,最先去的便是兵部,后来又去军中,无论文才武略,皆胜过旁人。
而那时候皇长子与三皇子针锋相对,二皇子本坐得渔翁之利,却也被一同拉下水,也就是在边关军中的四皇子远离纷争,没有受到影响。
前三位死的死,残的残,本身亦没有多么亮眼的才干。
文韬武略皆胜于他们的四皇子,就这么入了皇帝的眼。而后继任大统,开始了他半生征战,被百姓歌颂的一生。
记得那时她还担心过,他是否会记恨在皇子府时她对他的冷待,以至后位空悬,另立他人。
他却并没有。
继位之后,便是封后大典。该有的地位与殊荣,全都有了,唯独没有的就是感情。
他的心中从不曾有她。
她只是他所需要的,一个能为他稳固大后方,名义上的“皇后”。
他们甚至很少见面。
她只能日日守在这深宫中,听远方一次次传回战报。
幽幽深宫,无边寂寥。
若非丘林部那人,她简直不知日子要如何熬下去。
是那人让她感受到,生活可以如此有趣,她也可以变得如此鲜活。
只可惜,他们的感情注定不能行走在阳光下。
她是大雍的一国之母,而那人,亦有他所需要背负的责任。
他们最终天各两方。
但还在,他们之间还有着一道连系。
想到这里,太后不禁眸光一暗。
没了!
什么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