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不仁,是以上苍降罪,祸及大雍”的说法,才刚传来没几天。风声陡然一变。大街小巷,又开始不断有人提起五六年前,那桩早已尘封多时的“后宫巫蛊案”。“皇后大行巫蛊之术,影响大雍国运,其血脉幽王仍安然存活于世,是以天理难容,频降灾祸”的说法,开始在民间流传……京城的百姓,最是“嗅觉”灵敏的。生在皇城根,哪怕是南城的平民,亦有几分政治敏锐可言。去年这样的说法,他们已经接受过一回。甚至眼睁睁看着,曾被先皇寄予厚望的太子殿下,就这么背上骂名,远离京城。如今,相似的情形再次上演。街上无人敢议,私下,却都在家忍不住拍着桌子,“这是拿我们百姓当傻子糊弄!”“千好万好的时候,都是自个儿的功绩。”“出了灾祸,却全都让做儿子的背锅,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可偏偏就有。这样离谱的事,还发生在皇家。简直滑天下之大稽!…这次的灾祸,影响了十几个州域,其中便包含去岁曾经受灾的凉州,遂州。北部除了较为偏远的荒州、寒州、越州以外,其他州域也受到波及,就连兴州、庆州也不例外。“幸好,这一批洋蕃芋已经成熟,东家又提醒大家及早挖了出来,不然灾情暴发,咱们栽在兴庆两州的洋蕃芋,也会折损不少。”栗河庄上。柳清雪见到前来视察的卫云岚,满眼敬佩的感叹道,“多亏了东家料事如神,所有收成几乎都被保住,咱们自己庄上的屯粮不说,单是交给官方的那些,就足够支撑北地百姓过完今年冬天,还能救济附近几个州域。”所谓交由官方的那些。就是先前交给丹宁郡主和薛大人,安排人手种植的那一部分。他们安排的人手,都是当初丹河决堤,受到影响的难民。时隔半年,当初流离失所,饥一顿饱一顿,不得不“以劳换食”,开垦荒地、种植洋蕃芋的难民,终于能顿顿吃上饱饭。谁也没有想到,当初贵人们拿出的粮种,可以收获那么多粮食。当了这么久的“难民”,他们终于不用忍饥挨饿,且其中不少种出亩产数高的难民,还被官府招揽,作为有经验者,领了俸禄派往其他地方,传授种植洋蕃芋的经验。远的不说,卫云岚带回来的洋蕃芋,至少保住了荒州这座靠近北地边关的州域。还惠及附近几州,保住了边线的安稳。“这是有大功德之事,可惜东家不愿示于人前,不然百姓们该给东家立那长生牌位才是。”柳青学感慨道。看着她惋惜不已的模样,卫云岚摇头说道:“那些虚名无关紧要,唯有家国安康,才是最重要的。”“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在什么时候都成立。哪怕出的是个好头,也不能幸免。如今龙椅上那位,正在遭遇骂声连连,若在这时传出她的美名,无论对卫家,还是对徐国公府和贤妃娘娘而言,都是灭顶之灾。毕竟龙椅上那位的肚量,他们都是十分清楚的。不过,做好事不留名,也不是卫云岚的办事宗旨。这些洋蕃芋,是她与天枢阁的人不远万里,千辛万苦才带回来的。早在将洋蕃芋在附近几州传播开时,他们就已埋下“伏笔”,等到将来有需要时,这早早埋下的伏笔,或许能给予意想不到的助力。…北地尚且还算安稳。西南此时,却是人心惶惶。接近一年的时间,当初荒凉的潭、黔、夷三州早已焕然一新。不单是百姓生活安康,三州当中的世家、异族、甚至地方官员,也都被幽王府收为己用。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配合,不过幽王府恩威并施,几次杀鸡儆猴过后,三个州域便被他们掌握在手。如今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三州上下早就被打造成铁桶一块。不单州域当中的势力,为幽王府马首是瞻。就连州域当中的百姓,也全都心向幽王。当从京中赶来的官员,带着孝明帝手谕,赶到潭州,奉命押解幽王回京。还没等见到幽王,就被潭州指挥使随便找了个由头扣下,连潭州地界都没能进去。人没进入潭州,带来的旨意,却传进了潭州。传遍三州。几位大世家家主,匆匆赶至幽王府。“殿下,此时押您回京,恐怕凶多吉少,还请您三思啊。”西南这三州,远离京城,受皇权影响相对弱些。其中传承最久的几个世家,传承的时间,甚至比大雍朝存在的时间还久。龙椅上是谁,他们并没那么在乎,但自幽王来到潭州以后,这里的变化都是实打实的。潭、黔、夷三州在幽王府的管理下欣欣向荣。且幽王府逐渐展露出的实力,也让人越发信赖幽王的本事。倘若幽王回京,稍有不测,这三州重新落回龙椅上那位手中……世家家主齐齐蹙眉。比起龙椅上那位无德无能的陛下,他们更加愿意生活在幽王的统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