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筱小说>其他类型>重生七六年> 129章 回乡(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9章 回乡(1)(1 / 2)

江永亮回乡探亲,因为他们江家人都把家搬到了省城,加上未婚妻周凤燕也在省城。所以,他探亲的第一站是省城。

但江永亮还是要回永红乡老家和牛池镇吴家酒厂去看一下。花果山建设得如何样了?酒厂的销量增加没有?这些,都是他很关心的问题。

因此,吴尚荣他们陪着江永亮在省城耍了三天后,就在安排他回老家的行程了。

江永红、石燕华、周凤迪三人要忙功课,又回到住处忙着学习去了。

第四天,只有吴尚荣,戈玉婷、江沁兰三人陪他和周凤燕回去。

他们一行五个人,一辆小车刚好够坐。

一路上,五个人轮换着开车,中午他们的车就到了牛池镇。几个人把车开进了酒厂。

他们在酒厂伙食团吃了中午饭。天气太炎热,他们就在家属院三楼原来各自的房间躺着休息。

江永亮自从回到蓉城后,就天天和周凤燕在一起。

二人整天如胶似漆,亲热不完。

下午吃了晚饭,几个人沿新修的公路把车开进了兰子家老院子外,现在这些空出来的老院子,都就近请了邻居大妈在里面喂鸡。

每个院子三五百只不等,他们去的时候,兰子的三舅娘还在切菜叶子,和着玉米面、米糠、酒糟来喂鸡。

这些鸡,已经给蓉城的一家新开的高级宾馆建立了固定的供货关系,每周末吴尚荣家小叔他们去蓉城时,小车的后面都要带一些去。

大车拉东西去蓉城时,更是一次拉上千只去,先养在尚在装修中的吴家大旅馆中。

宾馆需要时,自己开车来拉。

五个人在这里陪着兰子的舅娘说了一会儿话,又把车开进了吴尚荣他们二队的保管室里停下。

现在正是收玉米的时季节,吴二叔在指挥社员收庄稼。

大家见吴尚荣回来了,纷纷向他们问好。

吴尚荣拿出大前门香烟挨着发给吸烟的人们。

在这里耍到傍晚七点,太阳完全落山了,他们才步行去小农场。他们今天晚上准备在小农场休息。

几人到了小农场,小农场新换的炊事员见他们来了,要煮饭给他们吃。

吴尚荣说现在不饿,一会儿让他去鱼池里捞两只鱼来煮酸菜鱼给他们吃。

兰子的叔叔、婶婶现在暂时在下面酒厂伙食团打杂,省城吴家大旅馆开业后,伙食团就交给他们打点。

因此,不久兰子的叔叔婶婶都要去蓉城,他们去了,兰子的爷爷奶奶过去也只是迟早的事。

这样,继吴尚荣家和江永亮家举家迁居省城之后,兰子家也是即将举家都去省城。

几个人到了后,老云队长派人给他们铺好了床。

他们几个人,又像上一次一样,踏着月色,沿着上老林的山路慢慢游玩。

这里海拔较高,晚上暑气退得早,一阵阵山风吹来,浑身感到无比的舒爽。

游到十点,几个人才回到小农场的住处。

炊事员已经用鱼头和鱼骨将鱼汤熬好了,他们回来就把鱼肉放进去,煮了两开,就开始吃。

这旺泉井里面的水养出来的鱼实在好吃,肉质异常鲜嫩,吃起来口感极佳。

这里的鱼今后是专门供给省城的吴家大旅馆用的。

鱼池是吴尚荣春天建议修的。上面一个池塘深五米五,长五米,宽三米,用来储存旺泉井的灵泉的。上面盖有凉棚,供上老林的人休息用。四周修了栏杆,不许人进去,水池边放有两个舀水的木瓢,供上老林的人喝水用。

饮水池塘下面,才是一个长二十米,宽十米,深一米的鱼塘。

池塘边修得有供人钓鱼的凉亭,再过几年,大家手里的闲钱多了,就会有人上这里来钓鱼的。

到时,在这里修起农家乐,各人钓起来的鱼,可以在这里进行加工,吃鲜美的鱼火锅。

他们几个人一边吃,炊事员夫妻就一边给他们介绍:

这池塘里的第一批鱼苗是四月初放进去的,长得非常快,现在普遍都在一斤半以上了。

五月份和六月份也各放了一批进去,七月份发现鱼塘里的鱼自己也在产鱼蛋,就没有再放鱼苗了……

吴尚荣算了一下,估计一个鱼池养的鱼今后有可能供不应求,还可以再建两三个这样的鱼塘。

那么,今后依托鱼塘派生出来的特色产业,收入都将达到百万以上。

这一顿美味,吃了将近一个小时,几人吃得非常舒心。

才吃了东西,也不可能马上就去睡。

几个人又去散了一会儿步,打了半个小时的拳,去洗澡的地方冲了凉水澡,才各自回房休息……

次日一早,五个人练完功后,又开始在坝子里练拳。

吴尚荣好久没有和表哥对练了,便把江永亮叫来二人对练。

江永亮发现,表哥的内力在部队这段时间,又增加了不少。

离自行打通任督二脉已经不远了。于是便决定再助他一臂之力,为江永亮打通任督二脉。

于是,吴尚荣让三位女士轮流守在门外为二人护法,他把江永亮拉进他休息的房间,为他打通任督二脉。

一个小时后,二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