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太守府的权力是否太大了?
“主管科举并接收民间的上书,直接调查和审判自由邦的贵族和官员。
“关键是还能直接收税?
“这怎么避免太守的贪腐?避免太守与地方商人搞权钱交易?”
太皇子朱靖坤笑着说:
“九弟你是不是故意的?挑剔的反对可以帮助集体完善决策,但这个安排说白了就是让太守和商人搞权钱交易。
“太守是王国朝廷的代表,向太守交了税就是王国朝廷的人了。
“太守的权力大很正常,现在地方还掌控在自由邦贵族和官僚手中,太守权力不大怎么跟他们夺权?”
九皇子马上说:
“我明白这样的逻辑,但是仍然应该有最起码的监督手段。
“不然太守府直接收到的这些钱,有多少能用到我们计划的正事上,那可就真的很难说了。
“我建议根据父皇设计的发票制度,设计一份太守府税金流转票据,让太守收到钱的时候,开给交钱的地方士人。
“自由邦士人拿到这些票据,交给自由邦的税收机构,用于抵消他们在自由邦应该缴纳的税金。
“自由邦衙门收到这些票据,再转送到王国朝廷,抵消他们应该交给朝廷的税。
“这份票据应该由王国朝廷制作,制定严格的使用规范和数额范围,多联同时打印分别给相关部门留存。
“一联太守府存档,一联交税者存档,一联自由邦税收机构存档,一联中央朝廷存档。
“交税者可以到王国朝廷来查询验证,王国朝廷可以去太守对账。
“为了让自由邦显得无能和废物,我们自己的行政管理应该尽可能的规范严格。
“太守府权力可以广泛,但是监督和管理也必须严格。
“否则地方百姓和士人对比之后觉得,王国的太守府比自由邦还要腐败的话,那我们的计划可就成笑话了。”
大皇子听到半截就笑了,听完之后也直接表示了赞同:
“好,票据流转确实是个好办法。”
会议现场讨论了一会儿,最终大家基本都认可了这个方案,大皇子随即主持投票,也直接获得了高票通过。
到此为止,关于财政和税收的问题,也有了基本的处理方向。
大皇子继续主持会议,进入方案细节问题的讨论环节,对此前已经确定的方向进行细化,列出需要注意的事项。
细节讨论比方向讨论更费时间,皇子们的会议一直持续了三天,才整理出了暂定方案。
到了六月二十一日上午,皇子们安排礼仪大臣去安排。
单独通知贵族、官吏、百姓团体中的那几个最核心的代表,宣他们到王宫单独开会。
三方各三个代表总共九个人,在上午九点来到了王宫偏殿觐见。
这九个人单独进宫的时候心情都很忐忑。
他们根据会议上的情况,对最终的结果虽然都有了预判,但决定毕竟还没有正式出来。
而且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明白,公开的大型会议也许会有预案,但是会议的流程和结果通常都是能够分析和预判的。
但是这种只有少数人参加的会议,通常意味着某种变数的发生。
十五个皇子没有全部到场,而是安排了大皇子、五皇子、九皇子、十五皇子四个代表来见他们。
九个代表各自行礼之后,听到大皇子的吩咐,才小心翼翼的坐在会议室两侧的椅子上。
担任纽约知府的十五皇子作为代表,开始对他们说明皇子们的决定:“根据我们的讨论,要求自由邦官员直接晋升到王国朝廷,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那对省份和自治领的官员而言是不公平的。
“除非自由邦的官员,也接受和省份完全相同的选拔、任命、监督、晋升方法。
“比如说,由王国朝廷和下属机构选拔和任命,不能在本人户籍所在地当人主政管制并采用流官制度。
“毕竟,王国所有省份和自治领的官员,就是这样在王国朝廷和衙门中任职和工作的。
“自由邦的官员不接受相同的规则,自然也不能有相同的晋升通道。
“在座的各位,能接受流官和异地任职吗?”
皇子们的决定和方案是做好了,但是具体要怎么通知自由邦代表,并最终怎么将决定落实下去,都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能直接到公开的大会上宣布,以免出现正面的公开的不可控的冲突。
三方九个代表听完都是明显一愣,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无法接受,而是要先去考虑这些规则意味着什么。
现场的所有代表都有足够的知识水平,本来对大明的制度和文化就有基本的了解。
最近的自由邦改革运动,推动他们深入了解了大明的官吏体系,自然也知道流官和异地任职的传统。
短暂的思维缓冲之后,贵族代表当先开口,表示没有办法接受。
对贵族而言,官僚全部由王国朝廷任免,且本地官员全都是外地的话,那他们就基本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
民间紧接着表示,他们完全支持王国朝廷选拔地方官员,并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