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筱小说>玄幻魔法>大明不革命> 第425章 北美的优势产业和主要的任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5章 北美的优势产业和主要的任务。(2 / 3)

超过大明本土,粮食产量也有机会超过大明本土。

如果统计刨除本地口粮消耗后的粮食产量,美洲实际上已经超过大明本土了。

本土的粮食总产量虽然全世界最高,由于本土的人口同样全世界最密集,大部分粮食都作为食物直接消耗了。

牲畜饲料、酿酒材料、工业食品等相关产业,不得不由海外农场的粮食供应大部分消耗。

美洲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粮食输出区了,每年的粮食输出量已经超过了开拓了一百多年的南洋地区。

原因也是北美的旱田更适合机械化耕种,而南洋地区的土地大多是水田。

与此同时,南洋地区的热量过大,植物生产周期相对较短,再加上昼夜温差较小,导致粮食本身的口感不佳。

如果单纯为了填饱肚子,当然不会在乎这些问题。

但大明人已经过了填饱肚子的阶段,已经进入开始普遍追求食物口感的阶段了。

大明东北地区和美洲大平原地区北部,都是昼夜温差较大而且中温度较低,产出的大米和小麦的口感更好。

大明海外省份的大量农作物正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大明本土市场。

这些海量的农作物,要以尽可能廉价的成本运送出去,那就必须要有内河运输业。

所以美洲的内河船舶制造产业同样异常发达,目前的总体水平和总产量已经仅次于大明本土了。

不过非洲和霖洲的造船业同样在快速发展,各种内河与近海船舶的产量同样连年攀升,美洲未必能保持优势。在此基础上,美洲留守司这些年的最重要的长期目标,就是改造北美大河下游的航线。

北美大河中游及以上地区,也就是太平府以上的地区,河道状态非常接近标准的平原大河形态。

蜿蜒曲折的河道在长期侵蚀形成的槽型河道中往返前进。

但是重油及以下地区,由于最大支流来水量突然加大,河流的总体径流量直接翻倍了。

再加上北美大河中游以下也有广阔低平的平原区域,北美大河下游的河道所在的河谷的规模也失去控制了。

下游洪水泛滥的时候,河道的极限宽度能够达到一百三十公里,大部分地区宽度超过一百公里。

大河下游直接从一条河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这个湖泊甚至不算特别的细长,形状大概像是一根s型的茄子。

二十年前,美洲的官员勘察了大河下游的情况之后,就本能的建议直接在主河道两侧修河堤。

直接控制美洲大河下游的河道,把下游泛滥区的宽度限制在几公里的范围内。

河堤之外的一百多多公里宽的区域,也就是原本大河汛期泛滥这些地方,会变成两片异常巨大的河滩。

而河滩上的土地通常比较肥沃,非常适合开垦成为农田。

这些潜在的农田,就是官员们治理大河的直接目标,当时的官员们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规划。

但当时这个方案刚刚刚出来,就直接被当时的美国国王朱简烜否决了。

朱简烜直接不允许直接修河堤控制河道,不允许直接把大部分泛滥区直接开拓出来,不让他们直接转化成能够耕种的农田。

而是要求他们从泛滥外围向中间开发,要求他们在泛滥区边沿筑坝淤田。

修筑堤坝也是长期工程,而通过淤田的方式压缩大河泛滥区范围,那就更加是长期工程了。

那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任务。

朱靖坤等皇子们听了本地官员的介绍,又非常好奇的去了这种改造的现场观摩。

大河下游的洪水泛滥区,可以看做是一个季节性湖泊。

湖泊的东西宽度在一百五十公里左右,总长度在六百公里出头,总体深度在十米左右。

本地官员和移民的具体做法,是在枯水期的时候,在湖泊边沿地区修建大量围堰,形成一个个的围堰方格。

方格子围堰上有半截闸门,等到汛期到来的时候,打开闸门放洪水进入围堰方格。

汛期结束之前关闭闸门,这些围堰方格就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湖泊,或者是一个个的小水库。

刚刚形成的围堰方格的水比较深,可以养殖对水深有一定要求的鱼类。

每年汛期可以自动换水,小水库不会变成死水。

这种围堰方格水库不会专门清淤,方格水库中的泥土会越来越多,水自然也会越来越浅。

浅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改种菱角和莲藕。

继续变浅到一定程度,可以直接种植水稻的时候,这个围堰方格也变成了耕地了。

这样通过池塘淤积而形成的耕地泥土更加肥沃。

关键是地势高度会与河谷两侧的岸边基本齐平,而不在河堤下面的随时被洪水淹没的状态。

只是这个淤田改造的速度太过缓慢了。

高度依赖于两岸的河流干流和支流输送进来的泥沙数量。

原始状态的北美大河流域内植被完整,所以冲到下游来的泥沙并不算多。

北美的官员和工匠们,在的实际勘探和活动中,发现大河下游的洪水泛滥区并不平整。

泛滥区内部隐约也有两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