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以及用于特殊用途的,无法向下分发的地址,把地址长度加到六十四位二进制数是合适的。”
周围的工匠们听着朱简烜的这些描述,全都陷入了愣神深思幻想的状态。
他们努力的让自己发散思维,想象朱简烜描述的那个画面,会是怎样的一种独特景象。
关键是,要如何实现,以及能产生什么效果。
而朱简烜说了这么一段之后,似乎又想到了另外的事情,一些可以也应该提前做好安排的事情。
朱简烜给跟在身边的通政司舍人和中书舍人去打电话,把内阁的几个大学士和尚书台负责民政的尚书,以及对应部门的侍郎都叫过来。
带着科学院负责计算机、互联网的工匠们一起,就在科学院开了一个办公会议。
所有人到齐之后,朱简烜直接开腔讲话:
“我现在做一个针对未来十到二十年的办公改革计划。
“我准备在未来,将所有官方的文书传递和处理,民间的资料登记和管理等事项,都有计算机系统来处理。
“当然,现在我们的计算机不具备这个能力和条件,但要为未来做这种改造而做好相应的准备。
“所以科学院和工程院,要与对应的部门做好协调,首先完成户籍编号的分配。
“为所有的在籍人员,分配一个十二位的户籍编号,作为当事人现在的身份编号,以及未来登记各种信息的账户。
“同时将其个人名下的重要资产,比如土地、房屋、车船、飞机、工厂、商行等,做对应的编号和登记。
“这些资产编号可以占用四位,加上户籍编号总共十六位,与未来的互联网硬件编号对应。
“当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个人开放之后,他们的户籍编号就是他们的默认账号。
“与此同时,所有的官方和民间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公司、工厂、商行,也都要有一个统一编号。
“现在的计算机实验室内部,以及其他正在使用计算机,即将加入互联系统的机构,以及目前的政府部门机构。
“全部都要陆续完成编号登记,确保后续的应用过程中按照这个标准执行。”
朱简烜说着看向了郑复光和互联网的工匠们一眼:
“这样已安排,十六位数字似乎也不太够了,记得留好升级的规划。”
而现场的官员和工匠们都感觉惊愕和迷茫。
朱简烜说的那些规划和安排,他们倒是能够勉强听明白,关键就是编号登记方便管理。
但是关于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办公,关于个人的编号与什么账户之类的事情,还有什么互联网地址之类的事情,就是一头雾水了。
朱简烜看出了现场人员们的迷茫,就进一步提醒说:
“如果想不明白具体怎么会是,就先去做我安排的事情吧,不知道怎么做就来直接问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