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筱小说>其他类型>大明1566:摄政天下> 475.第470章 历史出现的偏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75.第470章 历史出现的偏差(2 / 3)

事,严防惊扰紫禁。”

对此言,堂上众人也无人反对。

毕竟说到底,京师乃是首善之地,有各部司衙门坐镇,城中百姓的日子即便时逢大雪也不会难过。

可城外就不一样了。

百姓们这个时候一旦过不下去,首先想到的就是来最近的京城寻求朝廷赈济。

一旦人聚集的多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冲突。

若是人聚集的更多些,出了乱子,那就是京师袭扰,这是大过。

海瑞是都察院的右副都御史,是北直隶按察使,但更是顺天知府,须得要稳住城外的局面。

不多时。

眼看诸事都已经安排妥当,海瑞也是急匆匆就带着四护卫、几名府衙官吏,领着一般差役就往城外赶去。

而在城中徐府巷。

随着徐阶被开革出内阁,在朝中只保留了一个少师官衔,紧接着就是因为南边的士绅大户无数的举告送入京师,引发京中朝堂一连串的文武官员弹劾。

徐府巷再也没了往日的热闹景象。就连巷子里的积雪,也不见有人前来清除,只有几名徐家的仆役面色不悦的低着头慢吞吞的铲雪。

府内。

温润如春的书房里,徐阶背靠座椅,脸色红润,只是头发似乎比之过去又白了一些,无声无色的目视着儿子徐琨在面前煮茶。

坐在一旁的幕僚则是小声开口道:“华亭那边应该已经得了消息,这些年投献给家里的田地,应当已经处理干净,让人抓不住把柄了,如今只要等朝廷派过去的人回来,这件事便算是能尘埃落定了。”

茶壶热腾腾的往外冒着热气。

徐琨倒了三杯茶,皱眉道:“咱们家的事情处理干净,可不代表南边那些人就能停下来举告。天知道这帮人怎么就会突然背信弃义,做这等恶心人的事情。”

说完,徐琨抬头看了眼父亲。

随后才又说:“定然是那高翰文,和严绍庭勾结到了一块去,逼着南边的那些人低头。高翰文屠刀之下,这帮人哪还顾得上大局,只怕一个个都在想着先保住自家的基业和脑袋……”

这是在埋怨同为江南的那些士绅大户在背后背刺徐家,也是挑明了当下徐阶和徐家面临朝廷群臣弹劾的原因,是严绍庭和高翰文等人在南边挑起的。

徐阶端起儿子送到面前的茶杯,默默垂下眼睑:“庆幸有这场雪吧,不然远在江南的严绍庭、高翰文等人不说,就是海瑞恐怕也要将整个北直隶杀干净了。”

相比江南发生的事情和朝堂上科道言官对自己的弹劾,徐阶并不在意,也不认为是什么大问题。

这年头在朝为官,谁没被几个科道言官弹劾啊。

只不过自己是头一遭被这么多人一起弹劾罢了。

最后大不了就扣一个,这些人是结党营私就是了,无非就是将朝局走向给弄成是党争。

真正要紧的还是海瑞在北直隶干的事情。

真要是让海瑞一直干下去,将北直隶和自己有关的官员清理干净,等到海瑞将这些事情都串联到一起,那就是自己这个昔日大明次辅在朝中串联结党。

所以。

他才会说,庆幸有这场雪。

幕僚喝了一口茶,面色凝重:“既然这场雪来了,于情于理,相爷也是要让家里开仓放粮赈济京师百姓的。”

徐琨脸色变了变,冷哼着低声骂道:“朝廷现在有钱了,内府库也有不少银子。我方才回来时就听说,户部已经开仓放粮,还要发炭送衣给百姓。咱家何必白费这个力气,白白亏了自家。”

幕僚面露无奈,抬头看向徐阶。

徐阶瞪了徐琨一眼:“现在就让人去城中各处,搭棚施粥。再去朱氏布行那边一趟,告诉朱堂,让他们将库房里的布匹成衣都搬出来,全都发出去给那些百姓。”

徐琨吃憋着脸,目光转动:“父亲是要买名?”

见儿子也不是太蠢,徐阶脸色稍稍缓和了些。

“朝局是一回事,如今做什么事却是要给皇上看见的。”

徐琨连忙点头:“那儿子这就带着人送一批银子去布行,如此也就算是咱们家买下来的布匹成衣了。”

虽然说是这么说。

可朱堂名下的朱氏布行,实际上却也是徐家的产业。

朱堂等人不过是在松江府将家中的田地投献给了徐家,算作入股布行,挂着朱氏布行的名头,实则是在替徐家做着松江布的买卖。

但徐阶见儿子也知道遮掩,也总算是放下心,点了点头。

徐琨这才笑着脸起身离去。

翌日。

京畿的局面果然和海瑞预料的一样。

即便是有大雪封路,可京城外的各地百姓还是趁着偶尔雪停的时候,艰难跋涉赶到了北京城下。

仅仅是一夜时间。

北京城下就已经聚集了过万百姓,等待着朝廷的赈济。

不过还是那句话。

朝廷现在有钱了!

而且还不少钱。

当大雪降下,钦天监那边给出了很不好的预测后,内阁和户部就立马火速批准了开仓放粮,发放炭火成衣救济百姓。

而作为顺天知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