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造船厂里。
也果然是如那管事的造船吏所言。
工匠们对于严绍庭这位京中大官的到来,尤其是在知道了严绍庭的身份之后。
那是从头到尾全程赞不绝口。
对于此。
严绍庭也只是一笑了之。
想来也能知道,过去朝廷年年亏欠,像清江浦造船厂这边匠人们的日子大抵是过的不好的。
即便能给外面的商贾造些民船,也不过是糊口过日罢了。
如今朝廷有钱了,给下面拨付钱粮自然也能大方一些。
虽然中间难免依旧会有人上下其手,中饱私囊,但总数多了,落到下面人手里的份额自然也会变多。
走了一路。
看了一路。
严绍庭终于是站在了船坞和运河水道相连的位置。
在外面。
因为造船厂的原因,这一段河道比之其他地方要更加宽阔,甚至在造船厂旁边还有一个小一点的码头,用来停靠给造船厂运送木料、建材的船只。
站在水边。
严绍庭回头看向造船吏,眉目和善,神情和睦。
“不知,你们能否造出万料的大船?”
一直跟在严绍庭屁股后面的造船吏闻言,顿时被吓了一跳,浑身猛的一颤。
万料!
他这会儿不相信是严绍庭说错了话,但却坚信定然是自己听错了。
而严绍庭也只是平静的注视着造船吏。
好半天后。
造船吏这才满脸尴尬的挤出一丝笑容:“督宪,清江浦有能造两三千料船只的手艺。但……但万料大船……就算是南京那边的龙江造船厂……恐怕也……也难……”
说完后,造船吏搜肠刮肚的苦思冥想。
又是半天的功夫。
造船吏才低声道:“当年成祖皇帝时,龙江造船厂造的最大的也就是五千料的船,只是如今……”
如今如何?
随着当年那一把火。
大明朝再也没打造那传说中五千料的福船、宝船了。
严绍庭也是知道这件事。
并且这两年他甚至早就让人暗中去东南那边探访了。
但他还是有些不愿放弃。
毕竟。
如今开海之后,自己要让大明走上海外殖民的路,这船自然是要造的越大越好。
大明。
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万料大船!
他再一次沉声重复道:“若论手艺,当真能否造出万料大船?”
…………
月票月票
…………
《明史·食货志载:“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百五十万石于淮安仓,苏、松、宁、池、卢、安、广德民运粮二百七十四万石于徐州仓,应天、常、镇、淮、扬、凤、六、滁、和、徐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临清仓,令官军接运入京、通二仓。”
《常盈仓周垣记曰:该仓“俯临大淮,廒凡八十有一,联基广凡二百七十八步有奇,周凡一千五百四十四步有奇。廒自永乐壬辰陈恭襄创建……周垣则屹如城墉,色且积铁然,盖水次诸仓所未有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