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筱小说>其他类型>艰程> 第十五章殿前奏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殿前奏对(1 / 2)

高晖低头沉思一会道:“老太君和姐姐不要难过,我琢磨着,这事一定是有人封锁了消息,老太君知道,官家膝下无子,只有贾贵妃诞下的瑞国公主存活,贾贵妃又是为了生产留下病根,所以宫里头还是贾贵妃专宠。我看这样,我去联系国舅谢耀子,看能不能叫他入宫,将消息带给皇后。这事不宜拖延,事不宜迟,我这就动身前往联系。”说完,向老太君深施一礼。转身向门外行去。

步出西厢房,正琢磨着接下来事情该怎么做,树荫后忽然转出个人来,正是姐姐身边的大丫鬟入画。

入画到近前深施了一礼,人画是杨家陪嫁到甘家的陪嫁丫鬟,然后视线在高晖和东厢厅堂之间转了转道:“少爷,前院管家传话进来,少爷府上林管家寻到咱们这,说江北扬州的贾老爷中午在西湖望海楼设宴,请少爷赴宴。还有,少爷最好能想办法把姑爷让皇上下旨召回金陵。”

高晖脸色登时沉了下来,道:“入画,你是我们杨家过来的,近几日多劝劝我那姐姐,我知道姐姐期望尽快为韩家诞下一儿半女,但,军国大事,姐姐还是少参与为妙,多把心思放在小少爷身上,比什么都强。唉!看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期望我那姐姐能省点心,不要做些有的没得。”说完摇摇头,向前院走去。

南夏肃宗六年,九月九日,重阳节。

今日是九月初八大朝会,在京五品以上官员云集大殿之外,他们卯时起行,立于呼啸的寒风之中,只有从二品以上重臣聚集冬暖阁。

左丞相章鉴,右丞相程元凤,太尉贾似道,礼部尚书柴定远,吏部尚书岳珂,兵部尚书陈益中,户部尚书叶梦鼎,刑部尚书江万里、工部尚书马廷鸾,观文殿大学士御史中丞陆秀夫,昌信侯殿前都指挥室孟珙,甚至老得不象话的大理寺卿宋慈十二人在列。

同时有资格进入东暖阁的还有一人,就是奉旨巡防长江防线的太尉贾似道之下的军政二号人物,枢密使韩淮安了。这十三人就是大周此时的最高决策机构,俗称内阁。

而西暖阁按道理应该是国公以上的显贵的休憩之所,但如今几位异性国公都在江北做一线统兵大帅,现在聚在哪里的都是柴氏藩王,都是只知遛狗斗鸡的酒囊饭袋。

国舅太尉贾似道善于勾结内臣,往往从内侍口中,可以暗中得知次日皇帝要问之事,每每对答如流,很得宝庆帝欢心。

程元凤擅长辞令,极有辩才,很能猜测宝庆帝心思,也每每总能迎合,所以一样简在帝心,虽然现在最得宠的是位列文臣之首的左丞相章鉴,但二人却和章鉴在朝堂上斗的有来有回,丝毫不落下风。

以文逆文,以文制武,讲究的就是一个平衡,要是大臣们上下一心,那官家就成了摆饰。

这是历朝历代帝王的传统,但这个度极难掌控,多少帝王玩此平衡之术最后玩脱了,成了你是我活的党争,最后朝政在内耗中荒废。

或许宝庆帝觉得推自己上位的章鉴势头太盛了,又与程元凤、贾似道皆是江南人氏,不愿看到阁中一家独大,隐隐有意引导三人相制之意。

大内,养心殿。

大周宝庆帝柴煜面色苍白的坐在御案上,米着眼,浑浊的目光看着各部大臣。

明日是重阳节,是九九大朝之期,所以提前一日举行朝会,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位列两班。

这才六年时光,原本那个意气风发,临中山北望,气吞万里如虎,势要恢复祖宗基业的帝王,就在时光的消磨中失去了锐气。

自己的帝位不但是江南士人推上去的,而求偏安江东以来,五十万战兵,五万禁军,几千文武百官的俸禄都是由这些江南世家供养的。

自开国以来,太祖实行官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开海贸远,鼓励工商,极大地缓解历朝历代土地兼并的千古难题。

这也形成了江南富足甲天下,高官巨贾不在把土地作为最好的集聚财富的首选,往往一船货物输送到西方,能抵上万亩良田一年的收入。

这也造就了富商巨贾多集于江南,赋税也九成来自江南,只要天下有难,所有救灾钱粮都有江南独自负担,日积月累之下,南人心中逐渐集满了怨气。

鞑靼南下,尽占北地,他们终于摆脱多年来对江北亿万臣民的供给,多年的期望,这一日终于来临,江南文人富户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宝庆帝每每提出北伐,都会在朝堂上受到抵制,只因朝堂上掌握话语权的内阁南人占了绝对优势,官家试图增加北人的话语权,但遭到南人的反噬,章鉴、程元凤之流虽然常有争执,但在北伐问题上却能联起手来,使北伐之议寸步难行。

自从贾氏入宫,迅速得到宝庆帝的专宠,自此官家沉迷酒色,朝政逐渐荒废。

谁也没有想到,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临朝的官家还能拖着病体临朝理政。

柴煜一言不发,只是拿猜疑的目光将上首的大臣看了一遍又一遍,他才暖暖转动眼珠道:“朕身体欠安,久未临朝,难理国事。凡日常朝政,皆有两位丞相和政事堂及六部堂官处之。然,军国大事,必须报于内廷,一年来,朕于内廷不知江北现状如何?”

韩淮安祖父韩伯兮虽以过世多年,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