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武艺其实并不差,但是刚刚一点都发挥不出来,被对方死死压制住,而对方的压制靠的也不是武艺,而是武器,试想一下,如果在战场上,你的战刀被对方一刀两断,你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过占城的使臣也很快冷静下来,问道:“臣斗胆问一句,这样的宝刀,大明能提供多少?”
宝刀再厉害,只有一把两把也没什么用。
然而朱元璋的回答,却让他再次张大了嘴巴。
“你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什么?”
占城的使臣再一次震惊了。
事实上,不仅占城的使臣,就是在场的大明文武也全都震惊了。
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大明什么时候能够批量生产这样的宝刀了?
大明的军队都还没有配上这样好的刀吧?为什么就要提供给占城?
不会这么简单吧?
占城的使臣也明白,大明皇帝口中的提供武器,绝不会平白无故的给他们。
占城使臣问道:“如此宝刀,多少银子一把?”
朱元璋笑了笑:“不贵,一百两银子一把。”
朱元璋说出的这个价格,乍听之下,很贵,但其实也不贵。
在《水浒传》中,杨志卖刀,要价3000贯,按照一贯铜钱等于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的价格换算,也就是三千两银子一把。
当然小说中有夸张的成分在,但也足以看出,一把好刀的价格在这个时代是十分昂贵的。
为什么这个年代一把刀能值这么多钱?
前面说了,这个年代的刀大都是生铁锻造,砍人是没有问题的。
但想要好刀,就必须要“百炼钢”,需要折叠锻打上百次之久,人力物力的耗费,一把好刀锻造上面的支出,卖这个价格,倒是也不足为奇了。
可是在场的大明文武却是奇了。
这样的好刀,拿来卖真的好吗?
皇上最近是掉钱眼里了吗?
占城使臣当然也是明白这些宝刀的含金量,这可比大明出兵助他们还要好,因为大明出兵只能是一时,而兵器买回去可就完全属于他们了,他们完全可以籍此打造出一支属于他们自己的精锐来。
想想,使臣都忍不住有些激动。
不过他压下激动,尽可能平静的开口道:“我们即刻回去先向国王禀报,然后马上给陛下回信,您看如何?”
朱元璋点头:“可以,但咱可不会等太久。”
“明白。”
占城使团当天便打道回国。
然而,确实没有让朱元璋等太久,大明便收到了占城国五千把战刀的订金和订单……
……
有了订金和订单,遵化的钢铁厂自然是开足马力,进行生产。
现阶段,生产钢刀这样的冷兵器对于钢铁厂而言并不是难事,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那些能工巧匠们还不断优化工艺,让生产变得越来越简单。
而炼钢所需要的煤炭,也源源不断的从山西那边运来。
山西那边的煤矿早就已经进入了正轨
煤矿的开采如火如荼,曾经没有要的煤现在成了宝,挖出来的煤一小部分制成蜂窝煤,而剩下的大部分的煤炭则是送到钢铁厂炼钢,而钢铁厂炼出来的钢又被做成刀枪等冷兵器,往海外输送。
一条新的产业链开始逐渐成型……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便是蒸汽机的研发。
朱标从马皇后口中知道这个事,自然是找朱元璋主动请缨。
然而朱元璋却是拒绝了。
“父皇,您是担心儿臣的身体吗?放心吧,儿臣现在的身体好着呢,而且儿臣现在也看开了,就算儿臣真的只有这点寿命,儿臣就更想多做事情,不虚度光阴,在蓟州做钢铁厂的时候,儿臣是很累,但儿臣也是真的开心,所以,您越是不让儿臣做事,儿臣才是真的越难受。”
“不,标儿。”
朱元璋摇头,道:“咱不是不让你做事,而是觉得,你应该回到咱身边了,你不要忘记,你是一国之储君,现在是,未来也是,你以后还要接替咱的位置的。”
朱标闻言不由得一怔。
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标儿啊,你在蓟州的钢铁厂做得很好,咱真的很欣慰,咱也想通了很多,咱标儿不是那些小器的人,咱标儿是要君临天下的人,所以,咱们就像以前那样,你回到咱的身边协助咱,咱们一起让山河永明,一起君临四海,好不好?”
“嗯。”
朱标重重点头。
朱元璋继续道:“今年的恩科马上就要开了,《天工开物》已经在报纸上连载了一年多,照朱先生说的,分科考试,选拔咱们要用的技术人才,让他们来替咱们做事。”
“所以说,研制蒸汽机的事还是归你管,但你不用再用钢铁厂那样亲力亲为,你只需要起一个主导作用就行。”
“嗯。”
朱标再次点头,眼中重燃光芒……
……
而在这段时间里,也发生了不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