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 第一章(3 / 3)

春节都会回家过年,暑假也会回家探亲,胥城南站来了无数趟,可这回走在宽阔的候车大厅里,她仍然有种奇怪的陌生感。仿佛自己并不属于这里,只是个匆匆过客。

打了一辆车,她直奔租住的屋子,这个屋子距离市公安局不远,位于一处老小区。秦梓需人在北京时就找了中介谈妥了。40平的屋子整租,卫生已经打扫好了,直接拎包入住。

今次回来的事她暂时还没和父母提过,怕父亲那个老顽固会被气死。她妈又是个爱念叨的,这要是一天到晚地打电话过来,实在是让她没法专心做事。

坐在车副驾上,她打量着夜幕中的胥城街道。

胥城所在的东海省本就是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胥城又是东海省内经济最好的地级市,甚至比省会东海市还要发达。胥城的城市建设非常漂亮,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宽敞平整,地面上的交通标示线都是崭新的。红绿灯设计得很有未来感,配着周遭高楼外立面亮化的霓虹彩灯,看上去就像是一座未来的城市。

可在她的记忆里,胥城不是现在这幅光鲜亮丽的模样。

胥城永远是她儿时记忆里的模样,那时候她们全家人都住在军区的家属院里,一街之隔是机械346厂的职工宿舍区。两片小区夹着一条热闹的小巷子,叫做螺丝拐弯巷,曲里拐弯,宽度只能过一辆车。

巷子里有最抚人心的烟火气,小门面林立,修鞋裁缝、剃须理发、百货旧书,各式点心、卤菜、小酒馆,还有小孩子最爱的游戏厅……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90年代末00年代初的模样。

她们一家是在05年她刚上高中时搬离军区家属院的,当时是为了她的学业,家里买了靠近市一中的新楼盘学区房,这个新家,父母至今还住着。高中后她几乎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每日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那三年时光全部投在了学习上,从未关注过这座城的变化。

再后来,毕业了,她去了北京,就更是与胥城断联。

1年前的暑假回家探亲,她重走过老地方,拍照做了记录。

那记忆中的螺丝拐弯巷10年前已经拓宽了,机械346厂的地皮早已卖给了楼盘开发商,现在建成了一座现代化商务楼。儿时的记忆被尘封了,一同尘封的,还有隐藏在腌臜角落中微不可查的罪恶气息。

到了出租屋,秦梓需下车,司机礼貌地帮她搬下行李箱。她站在这老小区的门口,看着这一排排斑驳的90年代水泥楼,以及种植在小区内绿意莹莹挂满白花串的刺槐树,恍惚间好像自己的童年又回来了。

上楼、开门、打扫卫生、收拾行李,洗澡,一切忙妥,临近晚上11点了。她累极了,肚子也饿了,就手烧水泡了一包方便面吃。

一边嗦着面,一边拿着手机刷微博,忽而就注意到了一条新闻,是东海日报的公号,发了一篇社论,专门点评近期发生的多起公众场合无差别持刀伤人事件的。

据她所知,东海日报属于是官媒二级序列的地方性大媒体,背景应该是东海省政府宣传口,新闻报道还是挺有分量的。

秦梓需看着看着,竟然看入了神,不知不觉看完后,发现面都凉了。

写得很好啊,这记者的文字水平是她近几年看过的少见的一流水平了,而且调查也很扎实。

她看了一下署名:记者 章弥真

嗯?这名字有点熟悉,但她一时间竟然想不起来了。大概是太累了,脑子不转了。

她迅速几口吃完面,便刷牙,上床睡觉。

明天还有艰巨的任务等着她,她需要一场酣畅的睡眠恢复体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