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山辞果断摇头:“我没看他们的脸,我进去时,他们见我不喜欢就这些人遣散出去了。我是没这个功夫去看他们的,心思都在公务上。”
虞澜意满意的点点头。
郑山辞在心里为自己捏了一把汗。这事都过去了,澜意现今想起来还要盘问一二。
三个人睡在一块,小平安非要挤在他们两个人的中间。
郑山辞无语去吹了蜡烛一并睡下。
小平安打了一个小哈欠,闭上眼睛。
早上郑山辞跟小平安一块起床,一个去上朝一个去读书。还有一个睡懒觉。
郑山辞跟小平安分道扬镳,他站在金銮殿上视线已经变得开阔起来。
当了三品官员,他前面有梅尚书,余下的人都在身后,前面也没多少人了。他站在这里可以把武明帝看得很清楚。
早朝还未开始,官员站在各自的位置上说闲话。
梅尚书压低声音问道:“你给内阁呈了奏折没有?”
“呈了。”
梅尚书想那今日就能知道这事是怎么处理了。
武明帝坐在龙椅上,几个臣子照例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魏首辅倒是提起重要的事。
“陛下,在州府各地的案子增多,臣查看后才发现是佃户把地主给杀了,这类事正在不断的增多。”
武明帝颔首:“众爱卿谈谈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还需要加紧约束他们这些人,不然以后就会人人自危,给府城的管理增加难度。像是地主跟乡绅,他们可以多招一些打手。这样想来就能避免佃户反叛杀人了。佃户本就依附地主,地主让他们干活,给他们饭吃,如今是忘记了这样的恩惠,也不把朝廷的刑法放在眼里。以后还要了不得了,必须好好的惩戒一番,杀鸡儆猴。”大理寺少卿说道。
其余的人连连点头附和他的话。
“就是这个道理,要是不严惩他们,朝廷的颜面摆在哪里。”
裴侍郎说道:“臣倒是觉得要问问这些佃户为什么要杀了地主,知道原因后才能对症下药。”
有官员跳出来说:“你们礼部的人都是这样有事都要讲讲礼节,这样下去不耽误事么。”
裴侍郎被这样一怼,心里直冒鬼火。
礼部的人听了不依,在朝中闹开了。
郑山辞左右耳朵都听不过来,挺吵的,一句话都没听清楚。
直到上面的武明帝发火,把金銮殿比作菜市场,朝臣们才消停下来。
武明帝:“吵这么半天没一点说到点子上的。”
朝臣们忙做出羞愧的样子。
“朕昨日收到一份折子是说清丈土地的,朕觉得这是一个办法。每年户部收上来的税都少了,这样下去国库非要亏空不成。至于你们说的这桩事佃户杀了地主的事,刑部尚书,你来说说佃户杀地主的缘故给他们听听。”
刑部尚书应声说道:“这地主家里一共有百来佃户,他们都没了土地,租着地主的土地过日子。地主隐匿了田产不用交税,佃户种出来的粮食除了自己吃外,余下的全归地主所有。另外无论佃户生病或是怀孩子都要每日劳作八个时辰。要是没有完成就会遭受毒打。佃户家里的妻儿,若是被管事的看上,管事当晚就能去佃户家里的睡觉,这样下去佃户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忍受不了才把地主杀了。这还是头一桩,这几年这样的事呈在刑部来的大大小小有两百桩。原因大致都是不忍地主的欺压。”
“另外在发生天灾时,百姓会被地主压着价把田地贱卖,等他们熬过天灾后,也只能沦为佃户,仰人鼻息。据刑部的案件,天灾之后,百姓沦为佃户然后死亡的人也很多。”
刑部尚书退下后,梅尚书走上前说道:“根据户部这些年田册的统计,确实是有些土地莫名其妙的就消失了,还有的就是快速移到了旁人的名下。还有许多百姓成了奴籍。臣比对了一州府前几年田册上的数量再跟交上来的税做了对比,明显对不上。”
“要说这几年有很大的变动也有可能,但是田地从一户人转移到另一户人家里,田地的数量是不变的。”
武明帝没想到梅尚书还前来说了话,心里高看了梅尚书一眼。
“朕深以为然。大燕开国以来都是官府划分了土地,如今距离大燕开国已有两百余年,现今大燕的土地到底有多少,朕都快记不清了。让所有的州府、县城、乡镇丈量土地,由户部官员登记在册。”
魏首辅第一个站出来同意。
跟着魏首辅的朝臣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这一看首辅就是跟皇帝通了气的。还有两个六部尚书来说话,再加上皇帝在兴头上,他们若是跳起来反对,皇帝越发来劲了。
他们只要在私下阻止,让皇帝知道这件事的困难,皇帝就会退缩了。
武明帝点了郑山辞的名:“这清丈土地之事就由内阁领头,郑大人从旁协助吧。毕竟这清丈土地的事是由郑爱卿提出来的,若是清丈土地这件事完成了,朕算文治,内阁跟郑爱卿也是大功一件。”
郑山辞爽快的应下来。
这事是他提出来,若是畏畏缩缩躲在身后,他还瞧不上自己。
第152章 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