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专柜,这是百货大楼日后将会采用的运营方式,最早在八十年代后期就会出现。
浦城的百货业态还没有出现这种方式,商业改革刚刚开始。
改开以后,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大量增加,这两年百货业还是很兴旺的,改革的动力也不是那么足,依然还是求大求全的格局。
另外,因为销售火爆,物资短缺,百货商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之前的计划模式,之前的三固定模式,也就是固定地区、固定供货对象、固定作价扣率,只是局部突破,依然保持着影响力。
“当前物资供应偏紧的情况,未来肯定会出现缓解,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各种物资必然会越来越多,老百姓对商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倾向品质化、品牌化,就像在我们江海很多地方,就非常认浦城的工业产品一样,听说是浦城货,大家就更愿意买。”
周易道:“以后老百姓对品牌的认知会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以前觉得浦城货很好,随着浦城的工业品越来越多,大家又会觉得金星电视就是好,而随着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大家又会对洋货的品牌更认可……”
周易笑着说道:
“所以我觉得,品牌化、专柜化,这个应该是百货大楼以后的方向。”
郑勤如一直很认真地听着周易说话,等周易说完,他才点了点头道:“你刚刚说,国外的百货大楼,都采用这种专柜模式?”
周易点了点头:“是的,国外的商业业态非常丰富,百货大楼属于比较高端的购物场所,更日常的应该是超市、便利店和街边的小店。”
郑勤如点了点头道:“嗯,之前我们也出国考察过,情况跟你说的差不多。国内这两年改开,很多物资供应放开了,市场供应偏紧,这种情况预计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正如你说的那样,供应偏紧的情况肯定会过去的……”
郑勤如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就目前来说,做小商品生意的个体商业也越来越多,跟他们相比,国营商业的优势就是质量有保证,但是在很多供应充裕的领域,个体商业的便捷性和价格都更有优势……”
这几年,随着改开的逐步扩大和深入,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告别过去的计划模式,影响也逐渐显现。
虽然很多物资供应相对紧缺,只要有货,根本不愁卖,甚至要抢购。
从整体上看,商业局主导的国营商业依然占有主导地位。不过,在某些开放比较早、开放程度比较大的领域,郑勤如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国营商业的销量已经受到影响。
一旦短缺过去,国营商业必然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郑勤如不是那种保守的官员,面对这种变化,他想到的也是如何保持国营商业的活力,以及在质量、品质方面的保障力。
以前他的想法还不是很清晰,但是听到周易所说的厂家专柜、品牌专柜之后,想法一下子就清晰起来。
通过专柜的形式,就能保证质量品质,又能凸显百货大楼的品牌性。
市商业局统管商业系统,除了百货大楼,还有多种业态,不过郑勤如主要分管日用百货这一块,也对这方面比较关注。
周易也没有过多展开,他是华吹不错,但是吹多了也容易让人反感。
在撩到郑勤如的痒点之后,周易就着重讲了专柜和品牌:“以前,老百姓买东西都去百货大楼,现在搞改开,街头巷尾的小店就多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买,这当然是方便了老百姓,那咱们的百货大楼就得转变角色,但有一点是不会
变的,那就是始终提供品质好、质量好、老百姓需要的商品……”
周易跟郑勤如聊得还可以,郑勤如当场就交待助理,让周易第二天去找他,落实亲亲食品进入市商业系统的事情。
市商业局系统下属渠道众多,虽然这两年在改革,有的渠道已经下放到区县,但依然属于商业局监管,所以打通了商业局这个条线,对于打开浦城市场,意义重大。
毕竟,现在国营商业系统的营业额在这个社会零售总额中,还占据着绝对多数。
有了郑勤如的交待,周易第二天来到商业局,办理各项事情也比较顺利。
郑勤如的助理叫唐宏广,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周易跟他也很聊得来。
经过运作,亲亲食品直接被列入了商业局食品批发部的采购名单中。
周易还通过唐宏广的关系,与各区县的商业局沟通,陆续将亲亲食品打入了各区县的商业系统。
与此同时,胡晨光则继续推动其他区域的渠道推广,逐步建立浦城的销售渠道。
随着渠道网络的初步建立,亲亲食品的产品也进入了浦城市场。
这是一个商品相对短缺的时代,虽然
亲亲虾条在榆城市上市已经快一年了,在江南上市也已经有半年,但浦城还没有出现影响力比较大的同类产品。
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