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那一批都是如此,十六岁参加工作,不是辍学上班了,而是高中毕业了,没考上大学出来上班的。
红星厂教育制度直接对接了最新的执行标准,也就是小学六年制,中学六年制。
从小学五年制上来的那些学生,初中毕业也才十三四岁,多了十五岁,重新考初中是绝对没问题的。
而且,这些鸡贼的家长通过内部消息得知,今年报名红星厂学校的人有太多了,考试压力绝对大。
但凡对自己学习成绩没有信心的,这一年多光玩了,没有坚持自主学习的,都胆虚,几万人抢名额呢。
红星厂教育管理处管不管这种情况?
其实是不管的,这在制定招生考试方案的时候就想到了。
只是把初中入学的年龄卡死了,不允许超过十六岁,高中不允许超过十九岁。
初中毕业生重新回炉考初中,底子厚,竞争力十足,可跟红星厂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选用优秀学生进行培养,塑造成材,为红星厂发展服务的根本没动摇。
所以这种自我选择初中和高中的做法,在管理处看来是自愿且合适的。
再就是职业技术学院的中专专业报考,也是一大热门。
具备初中毕业学历的,年龄不超过十六岁的都可以报考。
在中专学习三年,毕业考试成绩合格,平时学习成绩和表现优秀,就可以进厂工作了。
这条通道才是红星厂更新生产主力的核心方向。
从中专走出来的学生,将会成为车间或者一线的基础工作者。
而读完中学再考大专,甚至考钢铁学院的学生,那是奔着技术岗和干部岗去的。
有实力自然可以拼,但有自知之明的学生,都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上学渠道。
红星厂的招工统一规划到学院培训制还有个好处,就是筛选。
除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更高的发展潜力和工作水平外,从小学到中专这条线,有小升初和初升中专两道坎。
学习不努力或者成绩较差的,不用厂里当恶人,担负拒绝厂职工子女入职的坏名声。
同时也封堵了子承父业的工业继承制度。
这才是李学武建议完善教育考核制度的终极目的。
从九月一日开学那天起,红星厂就不会再有子承父业这回事了。
所有的职工子女都享有优秀的教育资源,但自己不努力,不具备生产和更为优秀技术能力的,自然淘汰。
就算职工心里着急,那也怨不得厂里,机会给你了,考试是公平的。
一方面从源头上保证新鲜血液的优秀性,一方面从管理上实现干部年轻化的目标。
三年后,红星厂集团化,正有第一批大专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
他们将成为红星厂的管理和技术岗最年轻,也是最具特点的人才。
定向培养,无缝衔接,厂里需要的人才在职业技术学院就已经完成了对应的培训,直接上岗。
三年后,红星厂教育内循环实现,会有源源不断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岗位上去。
红星钢铁集团根本不愁人才空缺,更不缺少对外输出人才的能力。
-----------------
景荣前期是了解过红星厂将要实施的教育制度建设方案的。
当时他还不是内定的负责人,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参详和思考。
而当李丛云找他谈话,并提出向红星厂推荐他担任管理处处长、总校长的时候,他是有一腔热血的。
很简单,华清大学目前的状况不是很理想,复课迟迟没有动静。
学校的组织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的状态,人都闲出屁来了。
现在给他一张白纸,有红星厂丰富的教育投资,从国外采购的教育器材,全新的教学楼和服务队伍。
这样一方天地任他作为,是个人都会心动的。
红星厂许给的条件更为丰厚,甚至丰厚到让人不敢置信。
考察推荐人选的时候,是红星厂管委会副主任谷维洁和管委办副主任李学武同他做面试谈话。
谷维洁说的还算客气,只说了未来红星厂教育管理处要升级为厂教育管理局,是副级局单位。
管理局负责人同时担任总校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行政工资按12级计算,也就是一百七十二块五,另配房配车。
房子是生态工业区住宅区的六层洋房,一百四十平方。
车子是魔都牌轿车,统配司机。
这待遇,直接顶到了李丛云现在的待遇,相当于华清的副校长了。
你说景荣动不动心?
可是,李学武唱白脸了。
红星教育管理处(暂)全面实施考核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