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有子的昭仪,遭到所有宰相的反对。舅舅收下了大批礼物死活不肯支持,都已经退让一步只要求宸妃的封号了,依旧毫不留情拒绝,主动支持他的居只有许敬宗一人。大臣们要么中立沉默,要么就以长孙无忌马首是瞻,这大唐还是他的大唐吗?他这个天子,究竟有几分威信?】 水镜之中将李治的窘境映照清楚分明。 原本因为子让自己头上发绿是恼怒的李世民,此刻也不由心疼起了子。 ——什么时候皇帝连皇后太子人选都不能做主了?这群大臣未免欺人太甚! 恼怒过后,一想到子想要立的皇后是武则天,愤怒的他立刻像是泼了一盆冷水,突觉大臣们似乎做对。 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武则天未来有机会成为女帝,李治的纵容与宠爱功不可没。长孙无忌等人若是成功阻止武则天上位,该是他们大唐的功臣才对。 既不能接受子臣子欺负,又不能接受子立武则天为皇后,越想越憋屈的唐太宗李世民只能伸手敲在了子的脑瓜上。 “你这小子,真会惹麻烦!” 咚! 年幼的李治眼泪汪汪,此时的他并不能理解未来的自己与武则天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只能背锅:“阿耶再也不敢了!” 与此同时,水镜中的背景音乐发生了变化,原本沉闷的节奏逐渐变轻快。 平行时空,年轻的武昭仪惊讶地望着这一幕,她的眼中仿佛有野心的火焰燃烧。 ……真是梦一般美妙的未来,这是仙人唯独予她一人的启示! ……这就是她即将走上的道路吗? 【这时,有一个人主动站了来替天子分忧——这人名叫李义府,早在李治还是太子之时就在太子府担任属官,有才无德,多年来仕途不顺,遭到长孙无忌的打压,即将贬为壁州司马——提前知这一消息的李义府万分不甘,决定放手一搏。既长孙无忌不待见他,打压他,那他就讨好天子来挽救自己的政治前途!】 【一封“请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的诏书就这样现在天子的御案上,当真如同瞌睡来了就送枕头。唐高宗李治大喜,亲自召见李义府,对他的一番勉励赏赐,主动为天子分忧的他也因此以留居原职。】 【李义府的现让唐高宗李治看到了希望——长孙无忌并非一手遮天,拉拢不了宰相班子,并不意味着其他官员不能拉拢。他绝不能就此妥协,反要发起冲锋。】 【是,重整旗鼓的李治绝口不提封宸妃之事,重新召开朝议,回归初心——他就是要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中立党之外,朝堂顿时分作两派,许敬宗、崔义玄、袁瑜等以追随圣意为目标的臣子当是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但地位最高的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两位宰相死活不肯答应,王皇后身世家,乃关陇贵族,武则天祖辈都是平民,好不容易获爵位的父亲又早早去世,对比之下家世简直寒微,更况曾经还是唐太宗的才人,这样一个女子岂配为一国之母?】 【但这一回,唐高宗李治态度强硬。】 【他先是开将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下议论废后之事的裴行俭贬职,杀鸡儆猴,又召集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以及志宁四位重臣,当场要求他们表态。其中,长孙无忌褚遂良是反对派,志宁中立沉默,李勣选择了装病,没有入殿其他人一起表态。李勣微妙的态度大概让唐高宗李治看到了突破口,不久后便私下召他觐见,这一回,作为辅政大臣之一的李勣明确表态:“此陛下家事,必更问外人!”】 【此言一,宛如一锤定音。废王立武之事大功告成,获支持的李治终达成目的,废掉了不喜欢的王皇后,非他所愿立的太子李忠紧接着废,他与武则天所生之子李弘成了新的太子。】 【值一提的是,在这场会议之后不过三天,长孙无忌的党羽、激烈反对武则天上位叩头血谏的褚遂良就贬职外放。】 【——他的离开,意味着天子在与长孙无忌的博弈中获了胜利。朝廷形势此消彼长,这对舅甥之间,垂垂老矣的长孙无忌终究会成为过去式,羽翼渐丰的天子终将一步一步执掌大权,君临天下。】 【身为唐高宗李治的盟友,一跃成皇后的武则天同样迎来了展翅高飞的起点。】 【她野心勃勃,跃跃欲试。】 【通往最高权的道路,已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