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啊,好!"袁小四听到了自己想知道的,点了点头,一副很懂的样子。
不是,你知道煲仔饭是啥吗就这个表情。
后面又传来了袁小四的问题,“安安姐,为什么有的菜种在一个垄上啊,挨得那么紧,咋不分开种啊?”
黎安安虽然对种地也一知半解的,但是这方面的知识她比较爱秀。俗称一一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悠。
“这叫伴生栽培,咱老祖宗时就有这种种植经验了,就是两个有某种关系的蔬菜种在一起。A,嗯,2能释放一种东西,正好1缺这种东西,所以可以互机帮助。”
“或者1可以释放一种有毒的东西,害虫害怕,避开它想去吃2,2也能释放一种不一样的有毒的东西。害虫就晕头转向了,不知道吃什么了,附近的3也就得到保护了。”
还有时间交错种植,空间交错种植等等。
别看不大一个菜园子,有不少知识点呢。
她当初的种植书可不是白买的,真以为她200陪伴值白花?不过要是和种植专家比,她肯定比不上,但是她有"挂”,黎安安臭屁得很。袁小四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安安姐有点像“当代陶渊明”,厉害得很!两个人一边遛菜园子,一边聊天。
然后袁小四悟了,安安姐在种菜做饭方面,都是专家级别的!平时都是深藏不漏,低调低调。
黎安安也悟了,这袁小四除了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其他的都挺兴趣广泛的,听她聊种地也能听得津津有味的,听她聊做饭也能听得沉浸入神。怎么看,都是一副学习不好,要继承她衣钵的样子。她大弟子就这么来了?
不行不行,还得考察考察。
第二天,黎安安又回了一趟小李村,路上遇到不少熟人,笑着问她又回来换鸡吃啊?
黎安安不好意思地点头。
她每次回来,不是去这家串串就是去那家串串,然后走的时候基本就会换走一只鸡。
也就是现在管得没那么严了,不然她这种行为肯定要有不少人看不过去。现在村里的鸡基本都不用和外人换,黎安安一个人基本就解决了。老的嫩的都要。
不同的鸡有不同的吃法,就像不一样的做法需要不一样的鸡一样。比如这次,要做的是猪肚鸡,最好的当然是清远鸡。说到清远鸡,味道那真是不赖!
有一次她和朋友去一个清远鸡煲店用餐,店家用的是正宗的四个月大的清远鸡,吃起来真不愧其名声,鸡肉细腻,还有回甘。汤底味道也好,感觉都不需要过多调味,单靠鸡本身的味道就可以做到汤鲜味美,营养与味道兼备。
但是现在哪有那条件,适当降低要求,老母鸡也是不错的嘛。散养两年以上的老母鸡,做出来也是汤浓肉香的。再去肉摊买块儿猪肚,回家。
猪肚的处理方法和肥肠差不多,弄干净之后切条儿。锅里少放一点油,加入姜片、胡椒。
黎安安撒胡椒的时候,那可真是一点儿都不敢浪费,现在国内还没开始种这玩意儿,所以它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可贵可贵的了,还不好弄。这点胡椒还是托司务长帮忙买的呢,所以黎安安用起来小心翼翼的。再把猪肚放进去翻炒一下,放开水,煮开。接着把收拾好的鸡切块,也放进去。
其实这道菜还挺像药膳的,之后还需要加一点红枣,枸杞什么的。然后就是放在砂锅上慢慢煮就好了。
放到一边,等时间差不多了开始做煲仔饭。煲仔饭就比猪肚鸡好做多了,半小时不到就搞定了。用的调料也少,只要大米好吃,腊肠好吃,酱油好吃,那这锅煲仔饭就差不了。
砂锅底部倒一层油,也不用太多,把泡好的大米放进去,再放进去一点水,煮一会儿之后,放上腊肠。
腊肠有两种,一种是罗政委给的他老家那边的,另一种也是他家给的,是当初罗嫂子上门时给的他们之前当兵的地方的腊肠。嗯,就是罗政委说的加一点辣就像要人命的地方。两种腊肠,有甜有辣,风味不同,加在一起,味道更有层次感。腊肠铺一层,小青菜和香菇也铺一点。
等一会儿好了,出锅的时候再调个小料汁儿。酱油、一点香油、糖、盐等,搅拌均匀,浇上去,再搅拌。腊肠的油脂渐渐渗透进米饭里,再加上酱油的着色,每一粒米都染上了晶莹的油光,整锅饭散发着一种咸甜辣交织的风味。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