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璜当即领命而去。他担任侍中,出入中朝很方便。
“昔年孤西征边章、韩遂,张温统兵为后继,孙坚为其参军,竟馋孤于张温,欲斩孤以彰军威,实为可恨。”
连这位太师都无能为力,刘艾能有什么办法?
“孙坚出身低微,素无士望,能驱使豫州郡兵,乃是借了袁氏之名;辎重军粮,也仰仗袁术供给,自身并无所据。待到袁术成擒,其势力自然消散。”
“只要袁术一灭,孙坚不仅无法在南阳待下去,想要通过荆州北部,回到长沙本郡,亦是寸步难行。”
这是正确的废话,他岂不知道灭了袁术,孙坚就是无根之木?
堂中的气氛微滞,刘艾只能以它事开解,徐徐慰劳其心,直到董璜返回。
“回仲父,尚书选部郎赵戬不肯用印!”
“司徒、尚书令王公引蔡公前往面见天子,不在台中;尚书仆射士孙瑞一再劝说赵戬,却无法让他改变主意,小子只能空手而回。”
董卓气急而笑,大声呵斥董璜,“你的禁军呢?除了恐吓孩童,还能做点正事否?”
他向董卓拱了拱手,快步离开。
“此事有之,”刘艾道,“太师的意思是?”
“袁绍为叛军之盟主,岂容袁术越到前头?故而也表自家部将为豫州刺史,和袁术、孙坚抗争……孤料这二袁之间,嫌隙已生矣!”
“属下听说,袁绍在河内屯兵甚众,其所领的渤海一郡,粮草已不敷使用,须仰仗于冀州刺史韩馥。其争夺豫州,莫非也有获取粮草养兵的用意?”
“关东、河北叛军,以二袁为首。如此二袁敌对,则叛军必然分裂,属下为太师贺!”
刘艾心中微叹。哪怕到现在,他都不觉得董卓诛杀袁氏是对的。
可他也不得不承认,正是杀了袁氏满门,如今二袁才会争夺家族之内的主导权。
他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向董卓请教道:“太师的意思,是同意袁绍所请的豫州刺史人选么?”
“那太师的意思?”
刘艾略一思索,向董卓拱手道:“属下确有一人。只是,要先请太师勿要怪罪。”
“这会稽周氏,属下略知一二。其名声最著者,有丹阳太守周昕,为孝桓帝时太傅陈蕃的门生。中平四年太尉张温罢,司徒崔烈转为太尉,辟周昕为太尉掾,其后累官至丹阳太守。”
“属下与崔烈同乡,颇有交往,亦得结识周昕。其家中有二弟,一为袁绍所表之周昂,一为周喁。想袁绍表周昂为豫州刺史者,必以其兄周昕执掌丹阳,为天下强兵所出,可引以为强援。”
“善!就依长史所举。”董卓爽快的同意。
他已经换上了盔甲,领着数名甲士,押着尚书选部郎赵戬到了堂外的庭前,躬身向董卓复命。
赵戬拱手施礼道:“正是下臣,见过太师。”
“非下臣不肯,乃是有悖于朝廷制度,”赵戬的态度不卑不亢,“弘农杨懿、安定胡种,察其出身经历,皆无出掌司隶大州的资格。”
虽然他知道,太师董卓这会心情甚是不错,可这赵戬如此忤逆太师,耽误的又是毕圭苑驻军的大事,谁知道太师会不会杀他?